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朝与俄罗斯帝国之间的一场边界冲突,这场战争起源于两个国家对于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领土的争夺。17世纪中叶,沙俄势力逐渐向东扩张,开始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土地,并在中国的领土上建立了据点。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清政府决定采取行动驱逐这些侵略者。
1682年,康熙皇帝下令将盘踞在黑龙江沿岸的俄军驱逐出去,但俄方并未理会这一要求。次年,康熙再次下旨,命令黑龙江将军率军收复失地,然而俄军仍然拒绝撤离。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发动军事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1685年和1686年,清军先后两次对雅克萨城发起进攻,第一次攻陷了该城后进行了短暂的撤退,第二次则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并将残余的俄军驱赶出境。经过这两次战役,中国成功地收回了被占领土,巩固了对黑龙江流域的控制权。
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不仅有效地制止了俄罗斯的进一步入侵,也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奠定了基础。这份条约明确划分了两国的东部边界线,确定了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土地都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尽管如此,直到十九世纪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蚕食,中国对这些远东领土的实际控制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了许多原本属于中国的土地落入他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