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起因、历程与历史影响何在?

2025-02-21 0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移,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极端困境下的一次伟大壮举。长征不仅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要深入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历程与历史影响,我们需要从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谈起。

一、长征的起因

红军长征的直接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发动的多次“围剿”。1930年至1934年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先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前四次“围剿”虽然都以红军的胜利告终,但1933年开始的第五次“围剿”却使红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军队采用了“堡垒主义”的新战术,步步为营,逐步压缩红军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采取了错误的战略战术,导致根据地不断缩小,物资供应严重短缺,红军力量遭到极大削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二、长征的历程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跨越了千山万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1. 出发与初期转移

长征最初的出发点是江西瑞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约8.6万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初期,红军计划前往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红军损失惨重,兵力锐减至3万余人。

  1. 遵义会议与转折

1935年1月,红军到达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为红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 四渡赤水与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的机动灵活的作战行动,成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随后,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继续北上。

  1. 过雪山草地

红军北上途中,经过了极其艰苦的雪山草地。雪山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给红军行军带来了极大困难。红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了这片“死亡地带”。

  1. 会宁会师与长征胜利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长征的历史影响

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1. 保存了革命力量

长征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长征结束后,红军主力得以在陕甘宁边区重新集结,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1.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一领导集体的形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 锻炼了红军队伍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锻炼了意志,提高了战斗力。长征结束后,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更加成熟的革命队伍,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

  1. 传播了革命思想

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11个省,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思想,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使

相关文章

红军长征的起因与深远影响究竟有哪些?
海湾战争的起因与后果究竟如何影响全球格局?
红军长征的起因是什么,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险,又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起因、历程与历史影响何在?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究竟为何,留下了哪些深刻教训?
北伐战争的起因背景与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及其对历史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究竟为何,其过程如何演变,教训又有哪些?
百团大战的起因是什么,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因与后果究竟如何?
英国光荣革命的起因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秦末农民起义的起因究竟为何?历史又留下了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