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在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爆发了,这场冲突后来被称作“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这个事件不仅是中日全面战争的导火索,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爆发点。
七七事变前夕,日本已经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在华北地区不断制造事端,试图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1937年7月7日夜,日本驻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随后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这一要求被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突然向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在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抵抗。
七七事变的爆发,立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此前,国民政府在处理日本侵略问题上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试图通过外交谈判和有限的抵抗来避免全面战争。然而,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的进一步侵略和对中国主权的践踏,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做出全面抗战的决策。
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实行全国总动员,进行全民族抗战。7月1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明确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确立了全面抗战的国策。
七七事变的爆发,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抗战决心,也促进了国内各政治力量的联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产党的抗日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七七事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象征。它促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为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七七事变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军事上的冲突,更是民族精神上的觉醒,它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不屈和抗争精神,这种精神在随后的八年抗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最终引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